首页
搜索 搜索
当前位置:行业焦点 > 正文

黄昌勇:乡土基因 薪火相传

2023-08-23 06:53:33 掌上济宁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■本报记者 胡碧源

8月20日,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来到尼山,以《乡土世界与话剧创作》为题,同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“大师讲堂”的观众进行了交流。

活动从话剧《兰考》的一段视频资料开始,一个人、一棵树、一个产业、一种精神。这棵长在兰考百姓心中的泡桐树,不仅见证了几十年的岁月变迁,更见证了当代兰考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奋进的伟大历程。正如该剧编剧、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所言:“我希望这部作品成为新时代兰考发展的一个见证,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当代乡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形象缩影。”

上海到兰考,坐高铁只需四个半小时。两地的距离不仅因交通的便捷而快速拉近,更因千丝万缕的文化情缘而紧密相连。2012年上海出品的电视剧《焦裕禄》,主演焦裕禄的就是上戏教授、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洛勇;兰考泡桐被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运用到乐器制作中,因地制宜地帮助兰考赢得“中国民族乐器之乡”美名,走出了一条企业与当地贫困群众的双赢之路……说起初识兰考,黄昌勇记忆犹新:“当初第一次到兰考,前后逗留不过24小时,考察了焦裕禄干部学院尚未落成的剧场、参观焦裕禄纪念馆、看历史上给黄泛区带来灾难的黄河最后一道湾,看到兰考大地的蓬勃生机,尤其是兰考人振奋的精神面貌,让我久久不能平静。”很快,双方达成共识:上戏为兰考培养一个艺术团;共同创作一部反映兰考脱贫攻坚、乡村巨变的舞台剧,在焦裕禄干部学院新建艺术中心剧场驻场演出。

2022年7月,由河南黄河艺术团演员组成的兰考表演研修班在上戏正式开班。9个月的封闭式学习,让学员们对戏剧表演艺术有了全新的感悟。年轻的队伍,新鲜的血液,昂扬的斗志,一朵朵承载着兰考文化生命力的泡桐花在上戏悄然绽放。

在话剧《兰考》中,上海知青、兰考老支书父女、古琴王等几位重要人物均有真实原型,驻村第一书记的形象也融合了许多位模范村支书、模范第一书记的影子。剧中有一条故事主线——从守护一片泡桐园到制作一把古琴,正是真实的兰考脱贫攻坚的故事之一。“对于一个作家来说,乡土和童年记忆是非常关键的。我从小在河南长大,正因为有亲身体验和经历,有了乡土记忆的传承,所以才能写出这样一个剧本,没有的话写起来会非常困难。”黄昌勇解释道,“因为我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,对农村的乡土生活是有记忆有感触的。在《兰考》的剧本创作过程中,虽然看了大量的脱贫攻坚的作品,但是我还有一丝不满意。一个好的艺术作品它不是就事论事,而是要真心真情真意地融入生活,生活的真实远远大于艺术的真实。如果真的深入生活真的融入生活,你的创作是不会缺少源泉的。”

近年来,无论是影视艺术还是话剧舞台,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都成为重要的关注点。现实主义的题材如何走进观众的心里?“对于当下的乡土题材,我们要看得更远一点更深一点,乡村振兴不简单是一个经济发展,还有很深的文化和记忆问题。”在黄昌勇看来,一个作品只要是出自真实的感触并表达出真情实感,写的是真实的生活,就能够和观众有共鸣。就像《兰考》,创作真诚、过程认真,初心完全发自一个正确的方向,赢得市场和观众就不是一个特别困难的事情。

对立志于写作戏剧或想要写电影剧本的青年一代的文艺工作者,黄昌勇说:“其实有很多人只是因为不自信、不敢写。每个人既然有欣赏艺术的能力,审美的情怀和欲望,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也具备创作的能力,人人都是艺术家。”